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mark: combine 13 to 16

IdEa@work 13: 才能发展
Name of Team
华文与文化部
Title of Project
才能发展
Facilitator
林婉贞
Team Leader
郑秀清、陈欣哲、张章川
Secretary
卓锦芬、王丝莹
Members
华文老师
Initiated on (date)
02/01/2016
Completion date
31/12/2016
Objectives/ Targets
·        有系统地鼓励全校至少30%的学生参与华文才能发展活动或课程
·        制定适合学生的才能发展活动
·        每个学段推出不同活动
·        提供学生不同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制定全年才能发展活动
学段
语文/文化
对象
目标
1-4
司仪培训计划
全校
40
1-4
参加比赛人数
全校
500
1-3
学术幼苗培训计划
中二
4
1-3
双文化和语特专题作业
中三
40
1
双文化研讨会
双文化学生
85
2-4
教育部创意写作营和写作幼苗培训计划
中二
中三
12
2-3
创意写作课程
全校
60
2
驻校作家计划
全校
12
2
阿果绘本分享
全校
400
2
新谣分享
中四
400
2
故事擂台
中一
388
2
学生新闻和阅读分享
全校
100
2
硬笔书法练习
全校
1600
学段
语文/文化
对象
目标
2
文化常识比赛
中一
388
2
低年级迷你双文化营
中一
中二
150
2
作家安梓苏分享会
全校
40
2
2016年世界书香日暨文学四月天
中二
中三
10
2
全国华文大比拼
全校
300
2
全国成语比赛
全校
200
2
双文化工作坊
双文化学生
20
2
双文化营
双文化学生
90
2
认识中国讲座
中三
400
3
《我们的歌》电影观赏会
全校
350
3
三国画展(南洋之夜)
全校
10
3
华中戏剧《浩劫》表演
全校
200
3
国会议员实习计划
双文化奖学金得主
45
4
新加坡-上海学生研讨会
中三
80

全年
·        校内活动
o   司仪培训计划
o   学术幼苗培训计划
o   学生新闻和阅读分享
o   双文化和语特专题作业
·        校外活动
o   教育部创意写作营和写作幼苗培训计划
o   创意写作课程
o   各种华文类比赛
第一学段
·        校外活动
o   双文化研讨会,与教育部联办

第二学段
·        校内活动
o   驻校作家计划
o   低年级迷你双文化营
o   认识中国讲座,通商中国讲座
o   母语双周
§  绘本家阿果分享
§  新谣分享
§   故事擂台
§  硬笔书法练习
§  文化常识比赛
§  作家安梓苏分享会
§  2016年世界书香日暨文学四月天

·        校外活动
o   双文化营,教育部主办

·        全国性比赛
o   全国华文大比拼,与联合早报联合主办
o   全国成语比赛,与电台合办

第三学段
·        校内活动
o   专题作业呈现日,邀请校外专家担任评委

·        校外活动
o   《我们唱着的歌》电影观赏会
o   三国画展(南洋之夜)
o   华中戏剧《浩劫》表演

第四学段
·        校外活动
o   新加坡-上海学生研讨会

Extent of Improvement/
Targets met


·        2016年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在才能发展课程和活动方面的学习能力
·        所有的活动能达至目标,学生积极参与才能发展的各项活动和比赛,比赛参加人数如下:

学段
语文/文化
对象
目标
人数
1-4
司仪培训计划
全校
40
47
1-4
参加比赛人数
全校
500
620
1-3
学术幼苗培训计划
中二
4
4
1-3
双文化和语特专题作业
中三
40
46
1
双文化研讨会
双文化学生
85
85
2-4
教育部创意写作营和写作幼苗培训计划
中二
中三
12
14
2-3
创意写作课程
全校
60
68
2
驻校作家计划
全校
12
15
2
阿果绘本分享
全校
400
412
2
新谣分享
中四
400
412
2
故事擂台
中一
388
388
2
学生新闻和阅读分享
全校
100
100
2
硬笔书法练习
全校
1600
1610
2
文化常识比赛
中一
388
388
2
低年级迷你双文化营
中一
中二
150
170
2
作家安梓苏分享会
全校
40
43
2
2016年世界书香日暨文学四月天
中二
中三
10
16
2
全国华文大比拼
全校
300
311
2
全国成语比赛
全校
200
203
2
双文化工作坊
双文化学生
20
20
2
双文化营
双文化学生
90
90
2
认识中国讲座
中三
400
412
3
《我们的歌》电影观赏会
全校
350
353
3
三国画展(南洋之夜)
全校
10
18
3
华中戏剧《浩劫》表演
全校
200
406
3
国会议员实习计划
双文化奖学金得主
45
45
4
新加坡-上海学生研讨会
中三
80
80

·        学生也在2016年全国比赛中取得佳绩:
冠军/特别奖/金奖
亚军/银奖
季军/铜奖
12
7
9


------------------------------------------------------------------
IdEa@work 14: 中一基于概念的课程
Name of Team
华文与文化部
Title of Project
中一基于概念的课程
Facilitator
陈欣哲、郑秀清
Team Leader
张博
Secretary

Members
张章川、朱海滨、郑甦允、陈志民
Initiated on (date)
02/01/2016
Completion date
20/10/2016
Objectives/Targets
设计并实施中一高华基于概念的课程
Implementation Process


·         201511月至12月学校假期期间,学习相关资料,根据学校中一课程核心小组对2016年的课程要求,设计2016年中一课程规划及课时安排
·         20161月,按照课程规划,推出导入单元的课程,让学生通过多元阅读与写作活动,思考高级华文学什么及怎样学,了解华文记叙、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五大主要表达功能
·         根据概念课程的设计模板,确定中一各单元宏观及微观概念,设计学生预期理解和归纳,选择校本教材,设定考查方式,陆续推出记叙三个单元、说明两个单元、议论一个单元的单元计划,课程设计考量因素:
o   采取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式上升模式
o   根据单元概念与理解选择课文(讲读、导读与自读)。
o   根据写作要求设计练笔与作文,在练笔中对作文所评测的技能进行辅导和训练。
o   根据阅读要求与题型,以自读课文为例设计阅读理解练习,然后选择一篇难度适度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评测。
·         在课程的设计中,尝试将华文文化与华文语言融合在统一的课程中,以多媒体文本阅读为主要学习手段,结合思考与讨论,以及口语的训练。在主题上,配合高华课程的单元教学;在文本的选择上,以事物说明文为主,以叙事散文、新闻报道、纪录片等为辅;在语文能力上,通过多元阅读与口语训练,主要学习说明、记叙与议论这三大语言功能。
·         20164月,配合中一年级为期七周的跨学科单元,在建筑与饮食文化两方面,通过多元阅读、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加深对可持续性的理解。例如,学生通过采访家人,学习家传菜的做法及其背后所蕴藏的亲情与传统;通过参考苏州园林的理念之后重新设计学校的鱼池、对《清明上河图》进行现代城市规划等活动,加深在建筑环境中对自然与文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20165月,两名成员参加了基于概念的教学工作坊,对上半年的课程设计进行检讨与反思
·         全年课程对理解能力的测试进行了调整,用一篇较长的文章来考查单元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概念,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加上对各单元课文的调整与补充,全年学生在课堂上共阅读29个篇章,增加了学生的阅读数量
·         课外阅读《青春第二课》,为学生将来议论文的学习积累名人事迹的素材;练习《唐诗硬笔书法字帖》,让学生在学习唐诗的同时,练习汉字的书写

Extent of Improvement/
Targets met


·         学生对学习华文保持了浓厚的兴趣,不再以为学习华文就是学习如何做某种考试题型
·         学生提高了课堂的阅读量,通过对导读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能够与文本对话,并对文本进行评价
·         学生的经过三次相关技能的练笔之后进行作文的写作时,能够较好的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和内容,并在作文中体现出对所考查技能的掌握

改进之处:
·         校本教材篇章的选择需要更能配合单元课程的核心概念,景物描写的部分可以调整到中二与游记类的文章一起进行
·         一些概念需要厘清,以免发生教学与考查要求的矛盾
·         语汇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

---------------------------------------------------------------------------
IdEa@work 15: 中二文化课程
Name of Team
华文与文化部
Title of Project
中二文化课程
Facilitator
曹敬华
Team Leader
李文娟、张荣华
Secretary
曹敬华
Members
中二华文老师
Initiated on (date)
02/01/2016
Completion date
31/12/2016
Objectives/ Targets
·        调整中二文化课程内容,与中一课程更好地衔接
·        使中二文化课程更有系统,更加充实
·        灵活多样的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一、中二文化常识课程(四个课题)
1、内容调整:7个课题变为5个课题。保留中国概况、中国古代史、本土文化、水墨画4个课题,取消唐诗、儒家思想课题(中三文化会教),增加“三大宗教”课题。在“中国概况”课题中,加入新加坡与中国合作项目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本土文化(中元节、歌台文化、娘惹文化)进行了重点讲解,也结合新加坡的情况,强调尊重不同宗教,维护国家的和谐稳定。
2、教学方式:老师讲解、看视频、课堂讨论、画水墨画

二、中二PC课程“与文化同行”(四个课题)
1、内容调整:保留二十四节气、中国音乐舞蹈两个课题, 取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等课题。增加中国古代名人、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两个课题。
2、教学形式:学生小组协作学习为主,老师讲解为辅。通过小组讨论、呈现、评论、小专题作业等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如:
-中国舞蹈这个课题,让学生分组上网找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舞蹈视频、介绍资料,做成简报,课堂呈现呈现、并说出对此舞蹈的理解。让学生们对比中国舞蹈的不同,了解、认识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多样性和所蕴含的文化特点。
-通过分类法介绍古代名人,如“四大美女”,“四大才女”“四大才子”、“四大女强人”、“四大帝王”等,让学生在比较短的课时内,认识24位历史名人。

Extent of Improvement/
Targets met


·        中一中二课程比较有系统性。
中一的文化常识课题注重物质文明方面,如衣食住行。中二则侧重精神文明方面,如宗教、本土文化、音乐舞蹈、科技发明、名人等。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有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        课程基本达至教学目标,学生对课程比较感兴趣,反馈不错。
·        中二文化常识反馈:MSG3.22
·        PC课程“与文化同行”反馈:MSG3.26
·        学生最喜欢的课题是中国古代名人和中国舞蹈。

不足之处:课时少,一些课题如中国古代科技,不能深入探讨,只是初步了解。


-------------------------------------------------------------------------------
IdEa@work 16: 翻译课程
Name of Team
华文与文化部
Title of Project
翻译课程
Facilitator
郑秀清
Team Leader
倪青,杨碧凤
Secretary
倪青
Members
黄学明博士,许靖骅
Initiated on (date)
02/01/2016
Completion date
31/12/2016
Objectives/ Targets
·      提升中一至中三学生的双语修养
·      制定系统的课程纲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双语水平
·     掌握翻译的基本常识和技巧并能灵活应用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年级
对象
目的
内容
中一
全体
培养学生对翻译的兴趣
·      理解翻译的概念和误区
·      掌握句子翻译的要领
·      翻译实践(颜色、广告等)
中二
个性化课程选修翻译的学生(150
掌握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      理解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      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
·      了解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
·      翻译技巧的运用
中三
层次一学生(195
翻译技巧的实践
·     翻译的标准及应用
·     理解英汉语言差别并应用于翻译语言转换
·     翻译的步骤及要点
·     文体的翻译策略(手册、新闻和专业文章)
·     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归化及异化)
·     翻译的编辑和校对课程考核及呈现
课堂教学实践:
中一:中一根据学生的特点深入浅出地讲述翻译的概念,以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指出翻译的误区。能学以致用,翻译南中晨报。
中二:中二翻译个性化课程按学生接受程度进行了调整。尽量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语料,提高学生翻译技巧的实际运用能力。
中三:中三翻译课程此次重点在于对翻译学科语言差异和翻译过程有全面了解,老师耐心讲解,并给予一定时间进行实践。
Extent of Improvement/
Targets met


·        中一课程还可以加强翻译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发掘翻译出现误区的原因来自于那些因素。从而提高不同文化和语言的沟通能力。
·        中二课程要了解选择这一个性化课程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材料,已接近现代学生生活的语料激发她们对这一课程的兴趣。
·        中三课程由于聘请外面的讲师,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及学习方式要有进一步了解,度身定制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学习兴趣的课程配套。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School Video

NYConnect Parents Newsletter

NYGH GCP Pre-, During, Post-Trip Matters